欧债危机不会也不该影响奥运
《中国经济周刊》:英国国内目前的紧缩财政是否会影响到伦敦奥运会?93亿英镑的伦敦奥运会预算是否会超过?一些赞助商的退出(比如一级赞助商北电网络Nortel公司破产)是否会把压力转嫁给英国民众?
吴思田:首先,欧债危机和财政紧缩政策不会影响到比赛。奥运会有专门的预算拨款,现在执行的都在预算之内。75%的钱都会投资在赛后会继续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上,比如说奥运村在赛事结束后会变成居民区,有一些场馆会继续保留下来作为当地社区的运动设施,还有一些会拆除,但材料会重复再利用。奥林匹克公园赛事结束后会保留下来成为一个大公园,我前面提到的在东伦敦地区的改造也是伦敦奥运会为民众造福的表现。
我不认为危机会影响赛事,危机也不应该去影响赛事。毕竟那些买了门票的观众还是会来看比赛的。对场馆、基础设施的翻新,奥运村、奥运公园都已建设完成,这些工程都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刺激作用。当然我们的目标是比赛结束后,奥运会可以留下持久的对经济的贡献。
《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英国的奥运预算是24亿英镑,如今这笔预算提高到约为93亿英镑,巨额投入的伦敦奥运会能不能赚钱?
吴思田:我们的计划是伦敦奥运会75%的投资都是对未来的投资,比如对东伦敦地区的改造升级将在比赛结束后逐步实现收益 。
从短期利益来看,通过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提高了就业率;世界各地来观赛的游客也将对经济产生短期刺激作用。我们也将会向全世界亿万观众展示英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国经济周刊》:近日伦敦交通局发出警告说,根据奥运路线网的规定,奥运期间伦敦24%的公交车将必须绕道、改道或暂停,为此一些公交车司机计划要罢工,希望得到更多工资,政府将怎么处理诸如此类的因为奥运会而对普通民众生活造成冲击的问题?
吴思田:这个问题你必须放到一定背景下去看,比如在英国足球联赛赛事时期,每周六平均在伦敦地区都有5~6场比赛,会吸引5万~6万观众,大量球迷都用公共交通在城区活动,但城市运转并没有因此而停滞。
除了这些改道的设计,奥运会期期间我们还加强了公共交通建设,开通了新线路、新车站等很多新基础设施。伦敦有很多地铁线、车站和公交线路,我对于伦敦应对赛事期间的交通压力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这对于伦敦而言是习以为常的,而且8月是伦敦的交通淡季,因为很多人都度假去了。
至于游行和示威,英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人民有示威的自由,这在英国经常发生,奥运会期间可能还会有但是不会是主流。大多数人还是会享受奥运会的,世界人民也会享受这次伦敦奥运会。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去现场看比赛,如果去不了,也不要错过电视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