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银行资讯 > 正文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一心为民办实事
法院高效为银行回收一笔20多年不良债权
money.fjsen.com 2013-12-26 14:2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在福州鼓楼区人民法院的高效运作和强制执行下,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以下简称省建行)成功收回一笔20多年的不良债权。

提起这一案件,还得从1989年道来。当年3月,福建省某机械设备租赁公司(以下简称租赁公司)与福建省某制药厂(以下简称制药厂)签订一份融资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由租赁公司将价值28万元的设备租赁给制药厂,租赁期限18个月,租金为每月18666.67元,租赁期满再支付设备转让费2800元后设备归制药厂所有。合同签订后,制药厂未能履行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和转让费,而租赁公司又于1989年4月被撤销,其债权债务由省建行代为清理。之后,省建行虽几经追讨,然都无果而终。1993年,省建行遂向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追偿,建行仅收回8万元债权,其余仍无着落。

今年年中,省建行在群众信访中发现,制药厂可能有潜在的财产线索。鉴此,省建行通过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向鼓楼区档案局调取了案件的相关诉讼和执行的书面档案材料,初步判断建行仍享有对制药厂的债权。

2013年7月,省建行向福州市鼓楼区法院再度申请强制执行。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非常重视该案件,重新启动了强制执行程序,重新组成新的合议庭执行该案件,并出具了执行裁定书。2013年8月12日,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派执行局罗法官等人和省建行人员共同赴位于漳州的制药厂谋求强制执行。罗法官等人不辞辛苦,冒着酷暑,前往工商局、企业注册地、开户银行、房管部门等多方调查,获悉制药厂营业执照上的法定注册地址已经没有该单位,且制药厂也没有土地、厂房机器等资产,所冻结的银行基本账户,其余额仅有34元。在执行无望的时候,细心的罗法官在工商局查询时,得到制药厂持有另一公司股权的信息,经过调取制药厂成立至今的历年工商注册登记、变更资料,在数百页的档案资料逐页进行核对中,经验丰富的罗法官终于查到制药厂在改制时持有某药业公司的股权。鉴此,2013年9月4日,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委托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冻结了制药厂持有的某药业公司的部分股权。

股权被冻结,制药厂只好主动联系省建行请求和解,并于2013年9月18日,向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书面提出免除利息申请书,称制药厂与省建行的纠纷至今20多年未解决,期间,由于企业体制、负责人多次变更等原因,且原来的两名股东已经去世,故无力偿还陈年留下的债务,希望与建行达成执行和解,承诺偿还建行租金本金20万元,请求免除利息。

具有丰富执法经验的法院认为,如果该案件无法达成执行和解,则需要申请强制执行,而制药厂在异地,目前没有银行存款、房产,企业没有生产经营,是个“空壳子”,如果要拍卖制药厂持有的某药业公司的股权,需要将案件逐级上报,再由省高院逐级委托制药厂所在地的县人民法院执行。如此这般,不但执行周期长,执行成本高,协调难度大,而且股权的原始账面价值相对较高,拍卖股权成交概率较低,最终结果只能以等值的部分股权抵偿建行债权。为尽快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最大限度保全银行资产,经与省建行协商,决定采取执行和解的方法予以追偿。

天道酬勤。在法院的高效工作和强制措施下,该制药厂终于偿还了银行全部的债权本金20万元和部分利息5万多元。

 

责任编辑:editor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