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浙江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充足的金融资本,已成立15年的杭州银行被业内认为非常有希望拔得城商行开闸上市头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对此,一位杭州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还没有动静”。
截至本刊发稿,杭州银行上市进程还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落实反馈意见”位于证监会IPO审核流程第四个环节“反馈会”之后。一位投行人士介绍说,其具体含义是证监会在初步审核中,尚有需要申请人补充披露、解释说明,或中介机构进一步核查明确的问题,落实后再报证监会。
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前身是杭州市商业银行。
2003年,杭州银行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吸收国内民营资本入股,优化股权结构,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第二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以“引资”促“引智”,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三步,实现跨区域经营,成为公众上市银行。
过去若干年,杭州银行一直按照该路线稳步前进。
2003年,杭州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吸收民营资本,寻求股权多元化;2005年4月和2006年8月,杭州银行先后与澳洲联邦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浙江省第一家拥有外资股份的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年初,杭州银行正式启动IPO工作。
5年时间,没有能够实现上市,基于历史原因,在股权结构这道城商行IPO绕不过去的坎上,杭州银行同样颇费周折,经历数次员工股转让、增资扩股、高管减持等以满足上市条件。
根据2010年财政部联合“一行三会”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规定,上市城商行公开发行新股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杭州银行在这方面已经达标,但在股东总数达标方面等仍面临不小挑战。 除了努力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在董事长吴太普掌舵下,这家位于个私经济发达江浙地区的城商行,也正试图提升“内力”,寻找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式。
吴太普表示,城商行正处于重新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的转型期。做中小企业业务也有多种方式,搞社区银行、科技金融,还是专供连锁店,中小企业业务也需细分市场,合理定位。
实际上,近几年来杭州银行一直在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重点支持技术领先、商业模式创新的创投企业。杭州银行在杭州地区设立科技支行,并定下三条“军规”:不做大企业、不做政府项目、不做房地产存贷款。科技支行没有存款任务,不良贷款容忍度提升至一般水平的两倍。
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杭州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正处于探索过程中,并有望成为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
“扩张、上市、跨区域扩张”的发展模式一度被城商行奉为“上策”,杭州银行也不例外。
目前,杭州银行已有百余家分支机构,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宁波、舟山、绍兴等地都设立了分行。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补充资本金和跨区域发展是城商行谋求上市的两个主要动因。
2009年4月,监管层曾一度放宽和简化城商行分支机构的设立门槛,城商行规模扩张大幅提速。数据显示,2010年,62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103家分支机构,当年城商行整体资产规模增长40%,增速为银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
城商行盲目跨区域经营引发了一系列风险事件和管理问题,资产质量下降,经营风险上升。去年4月,监管层开始严控城商行异地扩张,同时,城商行IPO闸门紧闭。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城市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和设立初衷在于,依托其对当地客户群体的熟悉度,更好服务地方客户,盲目扩张并不是好的选择。”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城市行跨区域扩张的冲动很难遏制。“毕竟这是最看得到的业绩,同城商行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政府也会大力推动。”